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倉庫及凍庫的租賃涉及諸多法律細節,其中公攤面積的約定與處理往往是合同雙方關注的重點。本文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實踐,對租賃合同中公攤面積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為企業提供專業參考。
2025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典型刑事案例》,旨在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偽造公司印章是民營企業常見法律風險,對企業造成經濟和商業信譽上的雙重影響。印章不僅是商業活動中確認權利義務的重要憑證,也是作為公司意志的外在象征。
在有限責任公司治理實踐中,待決事項的實施效力通常取決于同意股東的表決權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規定。新公司法在對不同類型待議事項設置差異化法定表決權比例的同時,亦為公司預留了意思自治空間,且部分規范間存在邏輯包容或競合關系。
本文基于《民法典》及相關司法案例,系統解析在社交平臺上使用及被使用“老賴”等標簽的侵權認定標準,為實務操作提供全面的法律指導。
本文結合中國法院近年典型案例,系統梳理境外財產分割的裁判規則與司法認定標準,為當事人及法律實務人員提供操作指引。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高校院所作為科技創新核心陣地,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增長,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成果轉化涉及權屬界定、模式選擇、合同管理、國有資產監管等多重合規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引發法律糾紛或資產流失。
在公平競爭審查領域,中豪團隊深耕多年,深度參與過全國多地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項目,對各類涉市場競爭的政策措施(如地方產業扶持政策、市場準入規則、財政補貼文件等)有著精準把握和專業研判,積累了扎實的實務經驗。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法發〔2021〕4號)第一條第2款規定:“準確把握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切入點、著力點。
在市場經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許多企業因觸碰法律紅線被吊銷營業執照后,其法定代表人往往存在一個嚴重的認知誤區:認為“吊銷即終結”,公司被吊銷執照后便無需再進行任何后續處理,特別是對注銷程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25〕8號,以下簡稱《意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