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來,雖然我國在歐洲的投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但國內企業對德國投資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以及中歐班列的深入發展,重慶與德國兩地之間的聯系也越發緊密。為幫助重慶企業了解和熟悉德國的投資環境、法規政策與實務,防范并購中的法律、財務、勞工風險,8月28日下午,中豪聯合重慶國際商會和重慶市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在江北金融辦公室成功舉辦了“德國并購實務及風險防控”講座。

主持人 郭凌嘉
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許瑤女士出席本次講座并致辭,德國AC Tischendorf律師事務所合伙人Stephan Schwilden和Matthias Müller、歐洲投行意志高馳中國區董事劉峰、德國Lurse AG人力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Thomas Aleweld,以及中豪律師集團(香港)事務所副主任、合伙人楊青作了精彩演講,為參會企業開展德國并購業務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合伙人郭凌嘉擔任主持,逾50名企業投資人、股東、法律與財務負責人出席,共享這場德國并購實務及風險防控主題的知識盛宴。
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對外經濟合作處許瑤處長為講座致辭

首先,許瑤處長對重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她指出,重慶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形成了“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在重慶融合貫通的格局;重慶是中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且門類齊全,目前已經形成了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隨后,許瑤處長對重慶和德國的經貿交流情況進行了梳理。截至目前,重慶對德國的投資企業一共為16家,投資備案金額為4億美元;德國在渝設立的外資企業一共為77家;今年1-7月,重慶對德國的進出口貿易額249億美元。重慶和德國的產業互補性強,有較強的經貿交流基礎。最后,許瑤處長介紹了當前中國的對外投資政策,鼓勵企業穩妥地“走出去”,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與當地合作共贏,創造共同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效能。
歐洲投行意志高馳中國區董事劉峰:中歐跨境并購概覽

劉峰先生首先介紹了中國境外并購的市場狀況。他指出,歐洲已經成為中國海外并購的最重要目的地,“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著亞洲和歐洲投資的發展。緊接著,劉峰先生指出中國海外投資重點從資源型標的轉向技術型標的,并分析了支撐中國企業赴海外并購的有利條件,闡述了近10年來中德之間并購業務的發展概況。隨后,劉峰先生對中國投資人在歐洲投資并購的主要關注點進行了闡述,詳細講解了在歐洲/德國并購市場完成交易的關鍵,他還對中歐跨境并購的主要挑戰進行了分析,并介紹了海外并購與國內并購的差異。最后,劉峰先生分析了中國和德國的監管環境變化,并對交易注意事項和交易保護措施進行了總結。
AC Tischendorf合伙人Stephan博士和Matthias博士:德國并購法律實務

合伙人 Stephan Schwilden博士

合伙人 Matthias Müller博士
首先,Matthias博士分析了德國成為歐洲最具投資吸引力國家的兩大原因:一是工業經濟環境,德國為出口型經濟,工業技術實力強,擁有完善的交通設施,供應商網絡分布密集,且德國工人受教育程度高;二是政治經濟環境,德國位于歐洲中部地區,政治與法律環境穩定,且企業稅相對較低,利潤匯回額不受限制。緊接著,Matthias博士指出中國企業在德國成功進行投資的關鍵事項,包括盡量避免使用大型談判團隊、消除對德國技術將重新定位的憂慮、及時討論和解決關鍵問題、充分信任從德國律師及會計師和其他顧問得到的專業咨詢建議等內容。隨后,Matthias博士向與會企業介紹了德國并購交易的參與者、主要交易文件、法律實體、稅收,并對比了股權交易和資產交易的差異。最后,Stephan博士律師闡述了關于收購的法律限制,并講解了在德國或歐洲訴訟的相關法律風險。
Lurse AG合伙人Thomas博士:德國勞工發展趨勢

Thomas博士首先指出德國的工作和相應的勞動條件受到許多大趨勢的影響,而當前德國人事政策討論的數字化、人才管理、熟練工人短缺三大主題,正是對這些趨勢的反映。緊接著,Thomas博士講解了許多德國公司進行的目標協議“去貨幣化”、重新設計績效管理和職業模式、重新審視和完善福利和額外津貼等變化。目標協議的去貨幣化意味著獎金模型中個人目標的廢除,新的績效管理制度則更加注重文化“軟”因素,職業模式更加靈活且具有適應性,層級結構更加簡化。最后,Thomas博士總結到,德國的勞工條件發生諸多改變,有意在德國投資的公司需要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一是管理文化的差異;二是大趨勢對留住和招聘人才的影響;三是整合中德人力資源流程和政策,如職級結構、薪酬管理、人才與績效管理方法以及利益和附加條款等。
中豪合伙人楊青:中國企業“走出去”法律風險防控

楊青律師首先結合實操案例分析了如何搭建境外投資交易構架,并強調“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搭建交易架構時還需要考慮政治風險、區域文化認可度、爭議解決的便利性等因素。緊接著,楊青律師詳細講解了中國企業“走出去”易犯的“錯誤”,主要體現為習慣于國內經商思維方式,對國際規則缺乏了解。隨后,楊青律師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時進行風險防范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改變“摸著石頭過河”的思維習慣,加強頂層設計;第二,放棄“熟人”思維習慣,按商業規則辦事;第三,做好法律盡職調查等前期充分準備;第四,重視交易談判與交易文件的簽署。最后,楊青律師總結到,部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缺乏強烈的合規、風控意識,對海外投資并購風險預估嚴重不足,而中豪團隊能夠與境外律所組成團隊,為客戶提供精準、高效、高性價比的“一站式”法律服務。

講座在來賓們熱烈的掌聲和交流中圓滿結束。此次講座不僅為參會企業提供了詳盡的有關德國投資法律、財務顧問、勞工實務等方面的最新資訊及投資并購機會,同時也增進了我所與境外專業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隨著我國企業全球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走出去”的趨勢下開始開展海外并購業務,中豪將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加強國際合作,優化法律服務,致力于為境內企業的海外投資、并購與開展經貿合作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從而為境內企業“走出去”的過程防范好風險,讓企業少走彎路、不走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