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基礎教育體系主要參考英美國家的基礎教育體系建立,在教育理念、英中粵三語教學及國際化程度等方面具有諸多優勢。近幾年,越來越多內地家庭考慮讓子女赴港就學或移居香港后接受當地教育。然而,香港的基礎教育體系與內地存在諸多差異,很多家長缺乏了解。本文作為香港教育系列的第二篇,重點介紹香港小學與中學教育的基本情況、政府工作重點以及特色辦學模式等實務內容,旨在幫助內地家長和關心香港教育的人士了解香港基礎教育的特點與優勢。
1 香港的小學和中學教育的基本情況是什么?
香港政府的目標是:通過公立學校為所有兒童提供12年免費小學和中學教育,同時全面資助職業培訓局為完成初三的學生開設全日制課程,為他們提供主流教育以外的另一條免費進修途徑;提供德、智、體、群、美五育并重和多元化的學校教育,以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讓他們構建知識、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發展綜合能力,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并為今后升學或就業打下良好基礎,為國家作出貢獻。
讓學生掌握中文、英文兩種書面語言,和粵語、普通話、英語三種口語;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提供適當的教育服務,幫助他們充分發展潛能;協助新來港兒童和青少年(包括內地新來港兒童、非華語兒童及回流兒童)融入本地社區并克服學習困難;以及提高學校行政工作的質量和靈活性,并加強問責制。
在2024至2025學年,全香港共有590所小學、512所日間中學和63所特殊學校。
2 香港政府針對中學教育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1.推行新高中學制。香港政府已經在2009年9月從高一年級開始推行包括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和四年高等教育的新學制。所有學生都可以在九年基礎教育的基礎上,繼續接受高中教育。新學制只有一個公開考試,即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從而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以及提高學習效果。多樣化的新高中課程更能讓具有不同性格傾向、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充分發揮才能。
2.微調中學教學語言安排。調整中學教學語言安排的目的是給予學校發展空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在初中階段接觸和運用英語,從而加強學生以英語學習的能力。
3.推廣信息技術教育。香港政府分別在1998年、2004年和2008年制定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個信息技術教育戰略,以配合善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的全球趨勢。基于以往信息技術教育戰略已奠定的基礎和優勢,政府在2015/2016學年推行第四個信息技術教育戰略,目的是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潛能,提升教與學的互動體驗,以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學會學習、走向卓越。為實現這個目標,政府采用全方位戰略來推行六個行動方案。
4.提高中小學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香港的語言政策是要讓學生掌握中英兩種語言,同時又能說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教育部門提升學生“兩文三語”水平的措施包括:(1)持續檢查課程,更新中文、英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導,為學校提供語言課程發展及規劃的建議;(2)普通話課程覆蓋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普通話的機會;(3)建議學校由“從閱讀中學習”推展至“跨課程閱讀”及“跨課程語言學習”,以連接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經歷,并擴大學生的知識基礎;(4)從2018/2019學年起,向學校提供一項全新的“推廣閱讀補助”,鼓勵學校推廣閱讀;(5)從2014/2015學年開始,進一步加強支持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其中包括在中小學實施“中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框架”,以及為學校提供多樣化的教與學資源;(6)持續為語言教師舉辦不同的專業發展課程、提供支持教學的材料、推行校本語言教學支持服務,以幫助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
5.改善學習環境。近年來,新建成的學校建筑總面積比1995年的標準校舍增加了約40%,提供了更多設施和更充足的活動空間,以配合最新的教學需求。這些新校舍大多聘請專業建筑師,根據地理環境和辦學團體的辦學理念進行獨立設計。香港政府也一直通過各種安排,為按照過去標準建造的學校改善教學設施和校園環境。
6.為從內地新來港定居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務。該部分具體內容可以閱讀我們的詳細分析文章《香港教育系列(一)——新來港兒童教育支援服務實務問答》(點擊可閱讀)
7.采用“雙軌制”來推行特殊教育。香港政府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并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將那些殘疾情況較嚴重或存在多種殘疾的學生轉到特殊學校就讀,以便他們能夠獲得更強的支持服務。而其他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則會在普通學校就讀。教育局會為不同類型的資助特殊學校提供額外的教師、專業人員和資源,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一些資助特殊學校還設有宿舍,提供住宿服務。在推廣融合教育方面,香港教育局一直堅持“及早識別”“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家校合作”和“跨界別協作”這五個基本原則。除了常規的資助外,教育局還向公立普通學校提供額外的資源、專業支持和教師培訓,幫助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
8.加強生涯規劃教育。香港政府加強對學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支持力度,讓學生通過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探索活動,盡早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傾向,并掌握多種升學就業途徑和職場信息,為將來的升學和就業做好準備。支持措施包括為學校提供津貼或人手、加強網上資源、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等。此外,香港政府還通過“商校合作計劃”與工商機構、政府部門和社區組織合作,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職業探索活動。
3 香港直接資助計劃是什么?
隨著社會進步,增加學校類別的需求是自然趨勢。直接資助學校(直資學校)亦因此應運而生,讓家長在公辦學校以外有更多選擇。相對官立和資助學校,直資學校在多個范疇上享有較大的彈性,當中包括資源調配、課程設計和招生等。
政府給直資學校的經常性補貼,取決于直資學校的收費和招生人數。如果學費不超過一個公辦學校學位平均單位成本的兩倍,政府向學校發放給每一名符合資格學生的經常補貼就相當于一個公辦學位的平均單位成本。但是,如果學費超過了這個水平,政府就不會提供任何經常性補貼。直資學校所得到的資助,也取決于學校的學生人數多少。
直資學校收取學費用來向學生提供額外的支持服務,例如,增聘更多教師以改善師生比例,舉辦更多豐富的拓展活動,設計更多元化的課程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以及改善學校設施和教學環境。目前,不少直資學校的收費并不高,通過合理利用政府的資助,仍然能夠順利運作。
直資學校必須將其學費總收入的至少十分之一用于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如果直資學校的學費超過每個資助學位平均單位成本的三分之二,那么每多收取一元學費,就必須撥出五角用于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這一安排是為了確保學生不會僅僅因為無力支付學費而失去在直資學校就讀的機會。雖然直資學校在招收學生方面享有較大的靈活性,但學校必須根據其辦學傳統和教育目標,制定合理且符合專業規范的招生標準。因此,學生的家庭背景不會被列為入學條件之一。
4 香港語文學習支援是什么?
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是要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為此,香港政府與學校共同努力,支持語文教師開發和認識有效的教學策略。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讓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都能用流利的中文和英文與人溝通。
有鑒于此,香港教育局以提升香港語文水平為最終目標,于2004年成立了語文教學顧問專責小組。專責小組由教學顧問組成,為全港中小學提供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課程發展支持服務。專責小組成立以來,支持主任與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緊密而深入的合作,致力于推行校本課程發展計劃。這些根據不同學校情況和課程內容而推行的計劃,都致力于提高語文教育的質量,發展完整而均衡的教學實踐。專責小組還得到了不同利益相關者和資深語文專家的支持,舉辦專業發展活動、統籌學生學習活動、推動專業交流,以及推廣學校在優化語文教育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支援主任和老師們一起開發的校本教學案例,展示了學校如何運用有效的策略來推進校本課程發展。多年來,學校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來推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2)在第一至第四學習階段的核心課程中,融入語文藝術元素;(3)進行整體的課程規劃;(4)提高學生公開演講英語的質量和數量,增加學生在校內外用英語溝通的機會;(5)利用評估來促進教學;(6)照顧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包括教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7)鼓勵用普通話開展語文活動和課堂學習;(8)加強小學課程統籌主任、科主任、聯絡人以及其他有潛力的教師在課程方面的領導能力;(9)發展學科組內部和跨學科組的合作文化。
關于學校的這些案例已經收錄在《語文教學薈萃:校本經驗實錄》這本書里,向公眾發布。其他各種資源,包括網上刊物、教學設計或練習題樣本、課程領導或教學策略研討會等,都可以在專責小組的網站上找到。請點擊以下鏈接查看: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applicable-to-primary-secondary/sbss/language-learning-support/index.html
5 “一條龍”辦學模式是什么?
采用“一條龍”辦學模式的公立或資助中學和小學,擁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并且會努力加強中學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連貫性。“一條龍”中學有足夠的學位可以接收所有本校小學的六年級畢業生,同時也會預留一部分學位給其他小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通過“自行分配學位”或“統一派位”兩種方式申請入學。“一條龍”學校的小學六年級畢業生可以直接升入本校中學,不需要參加升中派位。如果學生不想升入本校中學,可以申請其他中學的“自行分配學位”。如果他/她申請了其他中學的“自行分配學位”但沒有被錄取,那么他/她只能參加“統一派位”,而不能保留直接升入本校中學的權利。至于直資和私立學校“一條龍”辦學的具體安排,家長需要直接向相關的直資或私立學校咨詢。
2024/2025學年“一條龍”學校名單如下:
|
序號 |
學校名稱 |
區域 |
|
1 |
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 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 |
元朗 |
|
2 |
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 順德聯誼總會翁佑中學 |
元朗 |
|
3 |
靈糧堂秀德小學 靈糧堂怡文中學 |
離島 |
|
4 |
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九龍城) 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 |
九龍城 |
|
5 |
東涌天主教學校 |
離島 |
|
6 |
金巴侖長老會耀道小學 金巴侖長老會耀道中學 |
元朗 |
|
7 |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 |
元朗 |
|
8 |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
西貢 |
|
9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
西貢 |
|
10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
離島 |
|
11 |
天神嘉諾撒學校 嘉諾撒圣瑪利學校 嘉諾撒圣瑪利書院 |
九龍城 油尖旺 油尖旺 |
|
12 |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
元朗 |
|
13 |
新會商會學校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 |
中西區 南區 |
|
14 |
佛教黃焯庵小學 佛教黃鳳翎中學 |
灣仔 |
|
15 |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
大埔 |
本文信息部分來源為香港教育局網站,并經中豪香港辦公室團隊整理。
(作者:楊青 李慕喬 胡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