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政策,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近日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以下簡稱2024年版《負面清單》)是這一戰略的重要體現。從制造業全面開放到新興產業準入放寬,從服務業進一步開放到綠色發展領域的新機遇,新版負面清單不僅展現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也為全球投資者勾勒出在華發展的新藍圖。本文將深入解讀新版負面清單的七大亮點,探討其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深遠影響,以期對外商投資企業有所助益。

1 背景介紹
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2017年至2021年,中國連續五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大幅減少限制措施,在多個重要領域推出開放政策。2021年,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中制造業領域限制措施已實現“清零”。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了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性,要求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深入研究論證,修訂形成了2024年版《負面清單》。新版負面清單的出臺,是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促進國內市場良性競爭,為跨國公司在華發展創造更多機遇,推動國際合作與互利共贏。
2 《負面清單》歷次主要修訂概述
目前,我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分為兩類:一是使用于全國范圍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以下簡稱全國《負面清單》);二是適用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兩類負面清單均在2018年正式頒布,并經歷數次修訂,具體情況如下表:
|
|
條目數變化 |
主要內容變化 |
|
2018 |
全國《負面清單》48條; 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45條 |
正式頒布。 |
|
2019 |
全國《負面清單》40條; 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37條 |
1.服務業開放:取消國內船舶代理中方控股限制;放寬基礎設施領域外資準入;開放文化領域,如電影院和演出經紀機構;允許外資進入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 2.第一、二產業開放:允許外商投資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取消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中方控股限制;開放多種礦產勘查開采;取消宣紙、墨錠生產限制。 3.自貿區開放:2019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取消水產品捕撈、出版物印刷等領域對外資的限制,進一步擴大自貿區開放程度。 |
|
2020 |
全國《負面清單》33條; 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30條 |
1.服務業: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壽險等行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開5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供排水管網建設和運營,不再要求中方控股。 2.制造業與農業:開放商用車生產的外資持股限制,允許外資進入放射性礦產和核燃料生產領域;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的中方最低持股比例從控股降至34%。 3.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允許外資進入中藥飲片生產;允許外商獨資設立職業教育機構。 |
|
2021 |
全國《負面清單》31條; 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27條 |
1.制造業開放深化:取消乘用車外資限制,放開衛星電視接收設備生產限制。自貿區制造業負面清單清零。 2.自貿區服務業放寬:除廣播電視調查需中方控股外,取消其他限制。允許外商投資,中方持股不低于67%,法人代表須為中國公民。 3.提高外資準入精準度:禁止領域境內企業境外上市需審批;外資不得參與經營管理,持股比例受限;相關部門將精準管理此類企業境外上市。 4.優化外資準入管理:外企境內投資須符合負面清單;境內外投資者均需遵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規定。 |
|
2024 |
全國《負面清單》29條 |
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在制造業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取消了最后兩項限制措施:出版物印刷不再要求中方控股;放開中藥生產限制。 |
3 2024年版《負面清單》主要修訂亮點
(一)農業和林業領域強調基因資源保護重要性
1.2024年版《負面清單》保持了對重要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嚴格管控,特別是在小麥和玉米等主糧作物的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方面,仍然要求中方控股。
2.新版清單對“珍貴優良品種”做出了更詳細的界定,旨在加強對珍稀物種基因資源的保護力度。這體現出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農業戰略安全方面的持續努力。
外資企業如有意在中國開發新作物品種的外國公司在中國開展相關業務,需要遵循相關的要求。這體現了我國在推動農業對外開放與保護本國戰略資源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既為外資參與提供了機會,又設置了一定的準入門檻,以確保國家在相關關鍵領域的主導地位。
(二)戰略礦產資源管控的延續與強化
稀土元素作為現代工業的“工業維生素”,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擁有約三分之一的已知稀土儲量,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2024年版《負面清單》延續了2021年版《負面清單》的政策導向,繼續對稀土、鎢等具有戰略意義的礦產資源實施嚴格的外資準入限制。
這一政策反映了中國政府對關鍵資源的長期戰略考量。通過嚴格控制這些稀有礦產的開采權,中國政府可以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維護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促進本土企業在稀土深加工和應用領域的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附加值;加強環境保護,推動稀土開采和加工的綠色化、可持續發展;增強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信息技術與電信行業的平衡開放與安全
1.在電信業務方面,政策繼續維持了對外資的限制。基礎電信業務仍要求中方控股,增值電信業務的外資股比上限保持在50%。這一規定旨在確保國內企業在戰略性通信基礎設施領域保持主導地位,同時也為外資參與留有空間。
2.互聯網服務業方面,新政策對某些領域的外資準入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在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和網絡視聽節目等領域,政策明確禁止外資進入。這反映了對網絡信息傳播和文化內容產業的審慎態度,體現了保護國家文化安全和輿論環境的考慮。
3.同時,政策也在其他信息技術領域保持了一定的開放度。例如,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仍然鼓勵國際合作和技術交流,以促進行業創新和發展。
這種政策取向體現了中國在推動信息技術產業國際化與保護核心利益之間的權衡。一方面,通過適度開放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推動本土企業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限制措施,確保在關鍵領域保持自主可控。
(四)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的審慎管理
2024年版《負面清單》在文化產業方面保持了謹慎態度。清單繼續限制外資進入新聞機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電影發行等關鍵領域。這些政策措施主要是出于保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輿論安全和確保國內文化產業能夠自主發展的目的,這種審慎的管理方式反映了政府對文化產業戰略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在開放與保護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
(五)制造業的全面開放和吸引全球投資
2024年版《負面清單》的一大亮點是制造業領域的全面開放。與2021年版相比,新版清單幾乎取消了所有針對外資進入制造業的限制措施。這一重大調整意味著外國投資者現可在中國絕大多數制造業領域自由投資,不再受到股權比例或其他形式的準入限制。
此舉彰顯了中國加速推進制造業對外開放的決心,旨在通過引進更多國際資本和先進技術,提升本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這一政策變化預計將為中國制造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以汽車制造業為例,2021年版《負面清單》仍對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設有部分限制。而2024年版《負面清單》已完全取消了這些限制。外國投資者現可在中國獨資建廠,全面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這不僅有利于吸引國際汽車巨頭加大在華投資,也將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六)高端制造業和綠色技術領域的開放姿態
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大力鼓勵外國投資者參與到清潔能源設備、智能制造系統以及高效電池技術等前沿領域的開發和生產中來。通過與國際領先企業的深度合作,中國希望能夠加速本國高端制造業的技術創新進程,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
這種開放政策也反映了中國在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時所采取的積極態度,表明中國正致力于打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創新力的產業生態系統。通過鼓勵綠色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中國正在為實現其碳中和目標鋪平道路,同時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七)外商投資醫藥醫療行業準入限制的變化
1.在中醫藥領域,2024年版《負面清單》首次刪除了對中藥飲片加工和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生產的外資準入限制,結束了近30年的禁令。這一重大突破不僅有助于外資進入中醫藥產業,促進技術交流和創新,還能推動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和認可度提升。此舉措表明了中國政府對中醫藥產業的信心,以及希望通過國際合作來提升中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決心。
2.在細胞與基因治療(CGT)領域,雖然2024年版《負面清單》仍將CGT列為禁止外商投資領域,但《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允許在部分自貿區開放CGT外商投資。這樣政策安排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在高度敏感的醫療技術領域采取的謹慎而漸進的開放策略。通過在特定區域進行試點,政府可以在控制風險的同時,評估開放CGT領域對本土產業和公共健康的影響,為未來可能的全面開放積累經驗和數據。這種做法既體現了對前沿醫療技術發展的重視,也顯示了政策制定的靈活性和前瞻性。
4 總結與建議
2024年版《負面清單》延續了近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趨勢,體現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決心,且在重點領域實現了突破。在制造業、服務業、醫療健康等領域的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全面取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標志著中國外資開放邁入新征程。本次修訂聚焦了高端制造、綠色技術等領域,體現了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導向。通過全國清單和自貿試驗區清單的差異化安排,體現了中國在開放過程中的審慎態度和試點先行的策略。
2024年版《負面清單》的出臺是我國在新時期持續吸引外資的重要舉措。為了促進清單的落地和有效實施,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風險防范能力,確保外資企業在開放領域享有平等待遇。同時,面對變化的國際局勢,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主要投資來源國的溝通與合作,推動雙向投資便利化;根據清單的實施效果和國際形式變化,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清單進行適時調整和完善。我們相信,開放而審慎的改革和高效而深入的落實將會促進高質量發展,讓更多外資企業分享中國投資機遇,也促進國內市場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