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現代公司制律所VS傳統律所
(一)什么是公司制律所?
公司制應該是近幾年律師行業討論的熱點,這一源自西方的律所管理模式,是否適合于中國獨特的律師文化?我們是照搬西方的公司制管理模式,還是應該結合中國文化、律師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及律所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適合自身情況的調整?如今,不少律所都自稱是公司制律所,但到底什么是公司制律所的內核,大家各抒己見。
我們認為,公司制并非是相對于合伙制而言,事實上,是指包括合伙制在內的各種模式的律所,參照《公司法》下的公司管理構架進行集約化的管理,所有律師(包括合伙人)都是律所統一聘用的雇員并給予授薪,合伙人根據綜合貢獻計點分紅。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分工、合理授權,從而形成律所規范的一體化運營,這便是公司制的基本內涵。
源自于西方的律所公司制模式,也需要與中國文化、律師整體發展水平及律所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找到與律所自身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公司制模式。由于什么是公司制的內核并不是本文討論的核心,以上僅就公司制管理模式進行簡要探討。
(二)公司制律所和提成制律所有何主要區別?
正如“Eat what you catch”形象地描述了提成制律所的特點,提成制律所律師主要依靠律師個人力量去獲取“獵物”,抓到多少吃多少,青年律師在初期面臨的生存壓力會更大。提成制也有專業化和團隊,但是前提是需要自己給自己壓力,由于這種動力來自律師個人內部,所以不太穩定。但公司化的管理是來自于外部,所有人都要遵守同樣的律所規則,這種約束會引導你走專業化和團隊合作道路。
“公司制律所可以為青年律師提供初期較為優沃的生存保障,青年律師一開始沒有案源,也沒有人脈關系,公司制可以保證其開始的生存無后顧之憂。就年輕律師培養,提成制律所可能更多的是師徒關系,遇見好的師父是要碰運氣的,如果跟的師傅用心帶你,則獲得‘真傳’,反之不然。但是公司制度下,所有年輕律師的管理、培訓、成長都是由制度進行保障的,大家共享事務所平臺資源,年輕律師獲得的機會更多,也更加公平。中豪很多合伙人都是從內部成長起來的,這種激勵效果和保障機制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親歷和參與了中豪公司制改革的董事合伙人鄭毅這樣描述了公司制的優勢。

鄭毅〡合伙人
針對部分青年律師提出的公司制律所“沒提成或提成低、管得嚴,規矩多”的誤解,鄭毅律師作出了這樣的解釋:“一開始很多律師不太愿意接受公司制,因為短期內只有工資拿不到提成,但從長遠來看,工資每年遞增,成長為合伙人以后可以參與分紅并享有參與律所管理等合伙人權利。此外,公司制律所對年輕律師的眼界、專業甚至個人品位等方面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看似無形的東西其實對青年律師的發展極其重要。人天性都是不愿意被管理的,律師被稱為所謂的自由職業者,大家從業初衷都是希望自由的,在公司制下,律師需養成記工作日記的習慣,極為重視法律文書的寫作,這些都是在制度規則下培養出來的,對于日后的長遠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且至關重要的。”

文建〡合伙人
2004年加入中豪之前,合伙人文建在一家傳統提成制律所待了幾年,他對公司制與提成制的區別深有體會。他說,中豪對年輕律師有系統的培訓與培養制度,中豪在律師穿著、西餐禮儀、商務禮儀、法律文書寫作等方面都會對年輕律師進行嚴格培訓,這些培訓讓他受益一生。他進一步指出,在中豪,律師都有免費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合伙人每年有一次共同出國考察與學習的機會,每年的合伙人大會基本上都在境外召開,讓律師接觸國(境)外文化,提高自己的品位和職業形象。律師要成為綜合素養高、見多識廣、有開闊的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高知人群,而不僅僅是為了掙錢,品位和好的生活品質也很重要。
如同公司制的英文表述“fully integrated”(完全一體化),公司制最核心的特點就是通過整合、融合整個事務所的優勢資源、團隊力量,形成完整統一的整體。事務所的文化、戰略、制度、管理和團隊協作都要服從于這一目標。歐美國家很多大型律所基本上都是采取公司制模式,想象一下一個事務所幾百上千人甚至幾千人,形成了完整的一體化,所有合伙人、律師和輔助人員都充分認可這種文化和制度,而不是同所異夢,這樣的事務所展示出來的競爭力無疑是相當驚人的。
就目前國內實行公司化的律所而言,還很難達到歐美公司制大所這種一體化程度,各個律所的一體化程度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是我國公司制律所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與階段,我國律師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所處階段不同,公司制律所的一體化程度也自然會存在差異。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出現了很多上千人的大所,但律師之間基本上是單打獨斗,看似擁有數百或上千人,其實是一盤散沙。部分大所進人無標準,做案件沒有統一的標準,片面追求人員和收入規模,但并未真正實現一體化(fully integrated),還稱不上是強所,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所。所以,從發展趨勢來說,公司制模式是我國律所真正做強的最佳路徑之一。
(三)公司制律所與傳統律所,哪種模式更好?
關于青年律師到底應該選擇公司制律所好,還是傳統提成制律所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如親歷了中豪公司制改革全過程的董事合伙人鄭毅所言,中豪的公司制改革并不是一步到位,從總所開始公司制改革,到各分所全部完成改革,持續時間長達7年之久,制度進行了幾十次的修改,過程中有部分骨干律師因為價值觀及偏好不同,選擇離開了中豪,但留下來的人都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他進一步指出,有時覺得提成制律所更寬松一些,公司制律所更嚴謹一些,但總體而論,選擇關系更為緊密的公司制律所則更有利于青年律師個人潛能與優勢的充分發揮和長遠發展。
二、傳統業務VS高端業務
傳統業務與高端業務是相對而言的,二者沒有絕對的好壞、高低之分。一般而言,傳統業務一般指離婚、繼承、借款糾紛、勞動爭議、小額合同糾紛等爭議解決類業務,這些業務一般律師都能做,門檻相對比較低。所謂的高端業務,一般是指外商投資、境外投資與并購、基金、收購、上市、境外發債等非訴訟業務及跨境爭議解決業務,這些新類型業務一般門檻較高,比如涉外業務至少要精通一門外語,還要求熟悉境外法律、法規,對國(境)外文化比較了解,熟悉國際談判規則等,上市業務還需要懂會計、金融、證券交易等方面的知識。

楊青〡合伙人
2011年初,合伙人楊青加入中豪前,他主要從事傳統業務,如今他處理的業務至少90%以上都是與涉外相關的業務,楊青律師在分享他成功轉型背后的事故時,道出了他成功轉型的幾方面因素:
其一,中豪的公司制與提供的平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楊青律師說,正因為事務所提供了案源,使得他在最開始轉向海外投資與并購領域時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轉型之初他還是一位顧問律師,境外投資企業都是一些大型企業,他們很難把這些重大項目交給一位經驗不是很充足的年輕律師來處理,“如沒有事務所根據專業分工拿項目給我做,在海外投資與并購領域,我不可能實現從0到1的突破。”楊青這樣感慨道。
其二,中豪的香港與紐約辦公室為處理境外投資與并購業務提供了重要支撐。因為境外投資一般都會在香港或BVI等離岸海域設立離岸子公司,中豪香港辦公室可以直接處理這些業務。而且,2個境外辦公室在當地積累了很多的合作律所資源,中豪也是LAWorld大型國際法律聯盟的成員,這使得在處理境外投資項目時,能很快地找到性價比很高的境外合作律所。
其三,中豪是美商會、歐盟商會等境內外商協會的會員,與外國領事館保持著友好關系。而且,中豪每年還會贊助一些大型的有利于業務開拓的專業論壇,從而使得律師有機會開拓大量潛在企業客戶。同時,中豪鼓勵律師舉辦培訓講座、律師出書。舉辦培訓講座時,事務所的行政、IT、公關部門人員會全程配合。
其四,上述境內外平臺的搭建及律師參加境內外會議與商務活動產生的經費都由事務所承擔。在傳統提成制律所看來,事務所用公共經費打造各類平臺以支持律師的發展是很難想象的,即使有公共經費,合伙人之間也很難同意這樣做。
其五,自己的長期規劃與堅持也很關鍵。楊青律師指出,通過做好每一個案件,從而贏得客戶的信任;通過寫文章、定期舉辦培訓講座、演講與出書等方式,并進行適當宣傳推廣,從而在客戶、潛在客戶、同行中樹立起專家型律師形象并獲得認可。楊青律師建議:“青年律師應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深耕,長期沉淀,建立起自己的比較優勢與護城河,這樣才可能獲得更多機會”。
三、萬金油律師VS專家型律師
(一)青年律師為何要選擇專業化發展?
歐美律所律師的分工都非常細化了,中國律師絕大部分依然是萬金油律師。一方面是因為市場細分程度存在較大差距,如果只做某個細分領域可能無法生存;另一方面,大部分提成制律所缺乏對青年律師的引領,也未搭建相應的平臺,支持青年律師選擇其擅長的或新興的業務領域發展。
近幾年,客戶對律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律師同行之間在傳統業務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甚至部分律師不得不通過低價競爭才能獲得業務。這種環境下,迫使部分青年律師不得不選擇專業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一些新興業務領域,無論是年輕律師還是資深合伙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青年律師接受新興事務的能力更強,所以在新興業務領域會更具有優勢。即使在西部地區,青年律師應選擇專業化方向發展已基本形成共識。
(二)如何實現從萬金油律師向專家型律師發展?
對一位主要從事傳統業務或什么業務都做的萬金油律師,向專業化轉型,甚至向專家型律師轉型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定位的轉型實際上是整個系統的轉型,包括專業知識、客戶群體、人脈資源、團隊等都要重新搭建。對青年律師而言,由于從事律師時間還不是很久,轉型的難度和取舍要小得多。因此,青年律師一開始時對自己的定位選擇要特別重視,一旦決定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或轉型,應盡早作準備。
類似中豪這樣的公司制律所大都實行專業化發展,事務所分成幾大業務部門,每位合伙人只能處理自己所屬業務部門的案件。進入事務所的案件統一進行收分案,對律師或合伙人開拓的案件,如果不屬于自己專業領域的,事務所會分配給對應業務部門合伙人承辦。因此,年輕律師進入事務所后,事務所會根據其專業方向分配到對應部門,比較固定地跟一位合伙人。前3年,年輕律師每年有一次機會選擇更換合伙人或業務部門,從而使得年輕律師可以在前3年熟悉和獲得其感興趣的多個業務部門技能與經驗的機會,也可以向不同合伙人進行學習。但對于3年以上的律師,事務所一般不鼓勵更換業務部門,而應該朝著更加專一的業務領域進行深耕和發展。
對于從其他事務所或其他單位轉到中豪的律師,之前可能是一位萬金油律師,進入事務所后,事務所會根據其業務專長引領他向其擅長的業務領域發展,并且會利用事務所平臺資源幫助其實現轉型,比如合伙人楊青和青苗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發展成為專家型律師的。
楊青律師在進入中豪之前已經從事了3年多傳統業務,由于他擁有英文特長,所以楊青律師分配到了國際業務部。“到事務所后,我通過利用事務所提供的各種平臺與資源,逐漸向外商投資轉型,后續再向海外投資與并購領域進行轉型。我之所以能成功完成轉型,主要歸功于中豪提供的廣闊資源與平臺。”楊青律師這樣感慨道。楊青律師進一步表示,他選擇了寫文章、做培訓、演講與出書等國外很多專家型律師習慣采取的發展道路,并通過自己的長久堅持與深耕才成功完成轉型的。
其一,每操作一個項目,楊青律師都會對操作過的案件與項目進行全面總結與梳理,然后寫成文章,并分享給客戶、潛在客戶、相關主管機關領導、商協會負責人等。當新法律法規出臺后,楊青律師會寫文章及時進行解讀。通過長期堅持,不但自己的寫作能力大為提升,而且獲得了客戶及同行的專業認可。
其二,楊青律師基本按平均每月舉辦一場培訓講座的頻率,邀請境外律師、會計師與投行等合作伙伴共同舉辦講座。通過精心準備好每一場講座,向客戶和潛在客戶分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不但獲得了客戶的信任,開拓了新客戶,并獲得了主管機關與行業部門的高度認可。此外,楊青律師還經常到全國平臺或其他省市平臺演講,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其專業影響力。
其三,出書。2016年年底,境外投資領域部分受到限制,外匯管制加強,很多從事境外投資的律師同行因為業務量大量下降,而不得不轉向其他業務領域。但與此相反,楊青律師卻看到了機會,于是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利用節假日及周末時間完成了《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法律實務指南》一書的寫作。“寫書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寫書讓我學會了沉淀,學會了放慢節奏,學會了耐心。”當問及寫書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時,楊青律師這樣回答。今年被司法部定為涉外法律服務元年,今后4年,司法部將再行培養6000名涉外律師,涉外律師的春天正在悄然來臨。
其四,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拓寬自己的朋友圈。當主要做外商投資業務時,朋友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當做海外投資業務后,加入了LAWorld國際法律聯盟,擔任了香港辦公室副主任,通過不斷深耕LAWorld、香港及紐約等境外平臺,楊青律師的朋友圈拓展到香港、國外。“做好每個項目、寫好每篇文章、做好每場講座和每次演講,再加上出書、參加國際會議等方式,我找到了一條適合我自己的律師專業化道路,也是一條我很喜歡并愿意為之奮斗的路。”楊青律師對自己成功轉型的經驗這樣總結道。

青苗〡合伙人
青苗律師被稱為中豪“基金一姐”,她的轉型之路則不同。她2007年加入中豪之前在一家知名信托公司工作了9年,由于有金融機構的從業背景,加入中豪后,她主要做金融領域,再后來逐漸集中在私募基金領域。“因為有金融機構的從業背景,所以對金融行業業務本身有一定理解,明白業務的邏輯對做好這一領域的法律服務有很大的幫助,也更能理解客戶的需求,而中豪為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與資源。”青苗道出了她成功轉型的主要原因。
“對青年律師,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自己的定位,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做哪一類型的律師。選擇一個領域,在該領域不斷進行深耕,接觸和操作大量的實務案例,做到‘一步先、步步先’,修建自己的護城河。堅持你的選擇,律師成長有客觀規律,不太可能立竿見影,所以在成長的路上需要堅持,不要輕易放棄或者被其他情況誘惑。”青苗律師通過自己的經歷,為青年律師轉型提供了發自內心的真誠建議。
?青年律師在成長過程中充滿各種誘惑、困惑和疑惑,中豪4位合伙人的成長故事都各不相同,但卻又存在諸多共同之處。由于他們各自不同的擅長點,加入中豪前各自不同的經歷,使得他們所走的專業化道路與專業領域各不相同。雖然如此,從他們分享的經驗來看,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們有諸多共性,比如他們都認為中豪規范的一體化平臺與資源給他們的成長和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更重要的是,中豪能根據他們各自的不同經驗與擅長點,給他們設計不同的成長與轉型路徑,最終都成就了各自的精彩。上述4位合伙人的故事,其實也是所有中豪律師成長的故事。
最難得的是,中豪無論是合伙人之間,還是律師之間的關系都比較簡單,很少存在彼此之間為了利益起爭執或發生矛盾的情況。這么多年來,合伙人層面基本都很穩定,彼此對中豪的公司制和文化都很認可,包括投資巨款選擇高端的辦公樓宇和對律所文化的持續投入等。“中豪作為西南地區首家全面實行公司制的一體化律師事務所,曾有過改革時的陣痛,但我們現在一路康莊大道。中豪是一群有著理想的人,大家用心維護著這份簡單,做律師本來就比較辛苦,對我們來說,這份簡單,我們很珍惜。”中豪創始合伙人袁小彬主任這樣道出了中豪的成功秘密。